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02 来源:科技哲学系

811日至13日,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合肥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图书馆VIP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心、图书馆VIP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哲学系、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承办。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图书馆VIP校长特别助理朱灿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委会主任赵延东,科学社会学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真真研究员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寄语中国科学社会学研究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大会共有6场主旨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胡志坚研究员的报告指出,科学作为人类发明的外体(技术装置和社会组织)同样遵循生物界进化定律,科学进化若不是以善为方向,可能将带来地球生态系统巨变的风险;北京大学邱泽奇教授报告揭示了文科学科范式的三次变革,并认为文科第三次范式革命正在到来,正在形成知识创造、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学科新模式;图书馆VIP刘立教授提出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模型,将“科技创新体系”划分为国家、区域、产业、组织机构等不同层面;中国人民大学赵延东教授的报告探讨了家庭背景、文化资本对科学界地位获得的影响;南方科技大学袁海军教授提出知识是一种制度事实的观点,认为制度事实是社会的基本构件,参与其中的个体的主观性必须是可传递的;图书馆VIP徐飞教授和博士生武大伟分析了5种典型的国际期刊出版乱象,提出辨别期刊身份、甄别出版流程、认清失范危害、科研诚信自觉等应对策略。

会议设置了两个平行论坛展开专题研讨。“新兴技术应用与数据治理”论坛包括三个主要议题:一是科学交流与科普。报告人提出了学术合作中新人积极影响科研产出、促进科学家和公众参与科普等观点。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报告人提出嵌入式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技术形塑数字社会结构等观点。三是科技的社会形塑。如环境测量技术的客观性建构等,报告人并未停留在对问题的关注,而是进一步提出具体对策,体现了科学社会学关照现实的传统与优势。

 “科学社会学会的理论与实践”论坛涉及三个主要议题:一是经典理论的比较与拓展,报告人分析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差异、希尔的科学社会学思想等。二是中国科技治理问题,报告人讨论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体制等。三是STS前沿研究,报告人分析了科学平民主义、脑机接口的公众态度、女性科学家的职业发展等。报告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构建,又有细致入微的问题分析,呈现了当代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丰富维度。

青年学者正在成为我国科学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力量,本次会议的“青年论坛”突出特点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关照。青年学者不仅对新兴科技发展做出前瞻性思考,也努力探索回答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现实问题,显示出青年学人对学科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会议闭幕环节,科学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赵万里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科学社会学研究要不断创新发展,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回应时代之问。

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认真参与会议承办的同时,还踊跃投稿参会,以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各环节学术交流,充分展现我校科学社会学相关研究团队蓬勃进取的学术风貌,会议在对我国科学社会学未来新的展望中圆满结束。


(人文学院科技哲学系)